针灸推拿学院,是一所以传承中医针灸为特色,集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培养针灸推拿、养生康复高级专业人才的教学科研单位。1981年依托中医学一级学科设置针灸推拿本科专业,1983年经辽宁省高教局批准正式建系,2003年更名为针灸推拿学院,同时增设辽宁省针灸研究所,2016年增挂养生康复学院牌匾。学院是辽宁省针灸学会、辽宁省养生康复学会挂靠单位,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辽宁教育基地暨国际针灸师水平考试分部,中国针灸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学院是“辽宁省学雷锋学郭明义示范点”,辽宁省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学院现设有针灸基础教研室、针灸临床教研室、推拿教研室、实验针灸教研室、针灸学教研室、中医养生教研室、保健功法教研室、康复基础教研室、康复临床教研室等九个教研室和科研实验中心、教学实训中心两个平台。科研实验中心平台拥有针灸电生理实验室(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针灸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省教育厅)和辽宁省针灸养生康复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厅)及辽宁省中医健康保健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三个实验室和一个中心。教学实训中心平台获评辽宁省针灸推拿实训示范中心,学院同时设有1个中医针灸出国人员培训中心、1个高级按摩师培训学校和1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8人,其中博士学位20人,硕士学位16人;高级职称12人,副高级职称11人,初中级职称15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霍英东基金会全国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名医1人,校级名医2人,辽宁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辽宁省百千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入选2人,全国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获得者1人,三等奖2人;针灸推拿学科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0人。
学院于1986年获得针灸推拿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12年获得针灸推拿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和养生康复学3个专业,其中针灸推拿学专业2007年获评省级示范专业、2010年获评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9年获评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针灸推拿学科2008年获评省重点培育学科,2009获评省中医药重点学科,针灸康复学科2012获评校级重点学科。学院同时拥有4门省级本科与研究生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校级优秀课;近五年承担各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30余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00余篇,主编、副主编国家统编教材20余部,参编30余部,获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成果20余项。
“十二五”以来,学院以针刺作用机理研究、针灸经穴与针灸处方规范化的研究、经络研究、推拿手法治疗机理的研究为主要科研方向,拥有2个辽宁省创新团队,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项目6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拥有针灸推拿实训中心、中医技法效能实验室等2个中央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
针灸推拿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排头兵,学院始终注重加强国际间学术交流与合作,与意大利拉文纳医院的合作持续10年有余,服务民生,展示针灸风采,获得好评;常年承担接待国外访问学者、派往国外进行学术交流或医疗服务等任务,选派优秀教师赴斯洛伐克中医孔子学院工作,先后举办澳大利亚、韩国针灸推拿研究生国际班、短训班,培养海外针灸学子,彰显学院针灸优势与特色。
学院在三十余年办学历程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步形成了专业建设特色与优势:在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中较早构建了中医针灸并重临床课程体系,突出针灸推拿特色临床诊疗技术,获评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中较早开创了实验针灸学课程建设,提升学生科研素质与能力,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优秀奖;在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中率先开办针灸推拿专业(日语班),促进针灸推拿的国际化发展,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近年来,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秉承优良学风,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努力发展提升自我,专业能力大幅度提升,自2012年首届“华佗杯”全国中医大学生针灸技能操作大赛,学院学生代表队先后获得3次团体一等奖、1次二等奖,1项个人全能一等奖的殊荣;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0余项,太极、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保健功法获得省级以上荣誉14项;学生获得各类别奖学金近千人次,覆盖率超过三分之一。学院的大批优秀毕业生活跃在国内外与中医针灸相关的专业岗位上,更有一批毕业生已成为国内乃至国外各中医医院、学校的名医和专家。
学院的风雨历程,记载了昨日的沧桑和成绩。更勾勒了学院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面向新世纪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要求,学院将坚持以质量为核心、发展为主题、创新为源泉、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提升学院在教学、科研、医疗、服务等各方面的实力与水平,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创办高水平的针灸推拿学院!